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
粮食安,天下安。能够吃饱肚子,这是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追求。2022年,夏粮全国夏粮总产量2948亿斤,比2021年增产28.7亿斤,为稳定经济大盘、增强发展信心提供强力支撑。
如果将种植的大豆土地改种到玉米中,一英里会再生产500公斤粮食因此,多年前,我国已将大部分种子转化为玉米。
“粮食安全和口粮安全性是两个概念,包括食品的食物,例如口粮和饲料。口粮是人们可以直接食用的小麦,大米和其他主食。大豆等饲料食品是衡量肉类的重要因素。”王宏光说,吃一斤牛肉相当于吃掉近8公斤的饲料粮。解决中国人饱饭问题后,粮食安全问题已转化为饲料谷物的安全问题和肉类生产价格的问题。
王宏光解释说,我国有14亿人口消费了29亿亩耕地生产的食品(包括粮食,油料和肉类),但我国只有20亿英亩的耕地。
中国粮价受到国外的控制吗?
王宏光认为,对于中国进口高度依赖的粮食品种而言,价格是市场博弈的结果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美国可以控制大豆的价格,但通常美国的大豆价格低于我国大豆的市场价格,并且没有房价控制问题,当然有潜在提价的风险。
尽管我国的粮食总体上可以满足自给自足,但它只是处于足够食物的阶段。
同时,“对于粮食问题,从战略角度看,它必须深远一点。”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,尽管我国总体上粮食安全没有重大问题,但不能忽视食品生产中的一些挑战。我们利用全球9%的耕地来养活世界21%人口。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,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不足。
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,粮食不能完全依靠进口。
18亿亩农田土地面临更大压力,在这种情况下,依靠科技力量增加每亩谷物产量至关重要。
每年可增加8000万人口,创造粮食产量奇迹,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社会和经济效益,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粮食自给问题做出重大贡献。
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均粮食消费将不可避免地增加。许多发达国家/地区的人均粮食总消费量超过800公斤,包括口粮,肉类,蛋和牛奶等。
农民不愿种植食物或储藏食物,国际环境变化和可能断裂的粮食供应链等问题值得认真对待。
新粮食安全观是立足当今国际社会复杂形势,在国内经济发展换挡调速、制度改革持续深入的关键时期,为筑牢我国粮食安全防线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、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提出的新型粮食安全战略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,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。为了实现粮食安全战略目标,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,颁布和修订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》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》等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》也已进入立法程序。除此之外,党和国家还颁布印发了《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(2015-2030年)》《全国国土规划纲要(2016-2030年)》等战略规划。